据报道,日前,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合作,建立秸秆、垃圾禁烧“铁塔天眼”联动管控合作机制。依托全市1.4万台输电铁塔上的可视化监控装置和智能平台,利用AI智能分析技术和烟雾隐患图像样本库,对秸秆和垃圾焚烧引起的烟雾精准识别,实现了24小时非现场巡查。而且一旦发现火点,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此前,当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还曾与税务部门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购买活性炭发票信息,与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系统比对,发现个别企业有购买活性炭的记录,却没有废活性炭作为危废进行规范处置的相关信息,由此查处了一起某企业擅自处置危废、另一家无资质企业擅自接收危废的案中案。
从两则实例来看,跨部门资源和数据深度融合,对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率发挥了关键性支撑作用。过去一段时间,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形成了跨部门间的资源壁垒和信息孤岛,已成为影响当前生态环境监管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愈加多元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形势,要拓展思路,创新思维,勇于向前一步,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对接协调,促进信息数据和监管资源共融共享,为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新开一扇窗,实现互促共进。
比如“铁塔天眼”联动管控合作机制就是一项“化两难为双赢”的实践。一方面,供电部门虽然已经建成可视化监控装置,却苦于发现了火情没有更有效的措施及时扑救。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有能力组织属地镇村的网格员快速扑灭火点,然而缺乏更高效的招数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双方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促共赢。
推进跨部门深度协同,加强资源与数据共享,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还有很多的空间值得深挖与拓展。比如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溯源分析,需要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自然生态领域环境监管,需要与自然规划及林业部门等携手;加强区域性特征因子污染排查,需要与税务等部门合作,围绕企业采购物料、销售产品等基础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助力精准锁定污染来源等。
改进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监管“闭关修炼”模式,加强与其他部门多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协作,要破除畏难情绪和求人办事的思维约束。在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有人总觉得,去其他部门登门拜访,寻求合作,就是在求人,觉得放不下身价、磨不开面子。事实绝非如此,部门协作将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彼此都能从中受益。况且,以笔者浅见,只要能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厚着脸皮去其他部门“求求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深化部门协作,关键要找准彼此共需又共进的契合点。从生态环境部门的角度来说,合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促进生态环境监管更有力更高效。而相关部门的利益关切,也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支持,这样一来,才能促进心心相印、相向而行。否则,就容易产生“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让部门协作难以为继。
比如与税务部门合作,对方能够提供企业采购和销售某类物质的数据信息,便于我们与污染防治数据比对,从中发现环境违法线索,那么在税务部门收取企业排污税时,对排放量的核查核算等,我们也要主动予以业务支持,从而实现各取所需、双方获益。当然,有些跨部门协作,对方未必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利好,那么我们不妨写封感谢信,或者送幅锦旗,再或者宣传相关业务成效时,夸赞对方给予支持和努力等,这样一来,至少让其他部门在心理上得到些许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