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店铺管理后台 | 手机版
服务市场

武汉纺织大学潘飞教授:活性炭纤维介导的新型多价的复合型催化剂:氧化锰的调节和循环

发布时间: 2023-06-25 来源:Chin Chem Lett

近日武汉纺织大学潘飞教授团队在Chin Chem Lett上发表了题为“Activated carbon fiber mediated efficient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 system: modulation of manganese oxides and cycling of Mn species”的研究论文,DOI:10.1016/j.cclet.2023.108407。该研究选择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作为载体调节锰氧化物的组成,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多价的复合型催化剂(MnOx@ACF)。MnOx@ACF被应用于构建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的非均相体系, MnOx@ACF较大的比表面积为Mn(II)/Mn(III)、Mn(III)/Mn(IV)、PMS和TCH提供了丰富的吸附和反应位点,具有优异的吸附-催化性能,可以实现对88.9%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的高效去除。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和表面活性物种参与了TCH在MnOx@ACF/PMS体系中的降解过程,其中,1O2是MnOx@ACF/PMS体系起主要贡献的活性物种。

【工作亮点】

作者首次尝试以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为载体,在低温煅烧下将部分MnO2转化为多价的Mn3O4,合成了一种新的多价催化剂(MnOx@ACF)。具有高导电性和缓冲基质的ACF不仅可以调节MnOx的组成,还可以克服MnOx因其化学和热稳定性差而导致的团聚现象。此外,ACF自身结构和表面化学的多功能性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到自身表面,缩短有机污染物与活性物种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研究背景】

纳米材料通常被用于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re, PMS)的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OPs),以降解水中的持久性和难降解有机物。MnO2和Mn3O4可以有效激活PMS,是一种具备应用前景的激活剂。同时,电子和能量在不同价态的锰之间更容易转移。然而,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会导致催化剂在水介质中不可逆失活。作为第三代活性碳材料出现的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较强的单电子转移能力。将ACF作为载体负载纳米MnOx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有望利用碳剂催化剂的有利特征和金属氧化物的增值效应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实际应用能力。

【图文解析】

XRD和FT-IR表征手段验证了MnOx@ACF的成功合成,Mn3O4保留了较高的相纯度,而无定形的MnO2以非晶态形式存在于催化剂中。从SEM图中可以看到MnOx被成功装载到了ACF表面的条形沟壑中。在XPS图谱中,对高分辨率的Mn2p和O1s进行拟合分析,可以确定MnOx@ACF中Mn­3O和MnO2的摩尔比为1:1,锰物种的平均价态为3.1。

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和EPR表征手段确定了体系中存在的水溶性活性物种。OH和SO4• ─存在于MnOx@ACF/PMS体系中,但这两种活性物种对TCH的降解作用并不明显。而1O2和O2• ─对TCH的降解起主导作用。 此外,磷酸盐掩蔽实验表明表明羟基对于过氧化键的断裂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特定的有机物可能会被不同的活性物种选择性氧化,而MnOx@ACF/PMS体系在不同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表现出高度选择性。因此,引入了总氧化物种(total oxidizing species, TOS)的概念,通过比较体系中TOS的生成率和PMS的转化率初步判断体系中表面活性物种的存在。

使用NaClO4调节溶液中的离子强度,验证了MnOx@ACF与PMS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层相互作用,并通过Raman表征手段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内层相互作用。PMS处理后的MnOx@ACF出现了两个新的峰,分别归属于HSO5中的S−O伸缩和PMS分解产生的SO42-。结果表明,MnOx@ACF与PMS相互作用形成了表面络合的PMS。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MnOx@ACF/PMS对TCH的催化机制示意图。在反应溶液中,PMS主要以HSO5的形式存在并提供负电荷。MnOx@ACF表面的锰物种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Mn(Ⅱ)/Mn(Ⅲ)/Mn(Ⅳ)循环是PMS理想的配位活性位点。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01841723002619

上一篇:西安交大陈元振教授团队CEJ:电位控制提高核黄素(VB2)功能化活性碳的电容行为

下一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废气的燃爆风险

声明:来源标注为易炭网/easycarbon.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引用、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违者必究。如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最新资讯
磁性活性炭(MAC)潜在应用价值巨大 共沉淀法为其主流制备方法
【最新专利】山西新辉活性炭申请非接触内燃式活性炭炭活化一体设备专利,避免资源浪费
【最新专利】苏州巨联申请活性炭吸附能力测试方法专利,快速测试活性炭吸附能力
【最新专利】福建韩研环保申请具有高吸附和高降解性能的活性炭制备工艺专利;南雄市绿炭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申请废弃活性炭的改性再生专利
【最新专利】鑫森炭业取得抗开裂蜂窝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使热风干燥过程不变形、不开裂,成品率高
椰壳活性炭的生产及应用介绍
【最新专利】宝钢股份申请废弃活性炭与煤共焦化生产高炉用焦炭的制备方法专利,制备出一种高炉用焦炭
【最新专利】滨化股份申请一种利用活性炭吸附原理降低环氧氯丙烷色度的方法专利,降低环氧氯丙烷色度
【最新专利】鑫森炭业申请用于生产活性炭的热活化装置专利,提升活性炭生产效率
【最新专利】中科院广州化学申请一种粉末活性炭成型用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及一种柱状碳专利,无需后续碳化、活化即可达到使用要求
增值服务

广告投放

标讯服务

下载中心

标准文档

文档资料

联系我们

easycarbon.cn(Ctrl+D 收藏)

0351-5603534

手机版

易炭网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易炭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