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村里的一家活性炭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停止生产,厂房闲置,怎么办?延平区大横镇的做法是——
引入“活水”发“新芽”
1月28日,节后开工第一天。一大早,和煦的阳光就洒向了闽北大地。
8时许,延平区大横镇大横村闲置的原双盛活性炭厂内,几位工人就忙活开了。在刚铺完水泥不久的新厂地基上,有的在码放钢构梁,有的在往仓库里搬运活性炭。“目前,我们正着手开建钢构厂房,3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建成后可以同时安置4条全自动生产线。”来自宁德的客商、福建斯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榅忠对记者说。
据悉,原双盛活性炭厂因经营不善停止生产,去年10月被租赁给斯来特公司生产高端活性炭,仅租赁土地一项,每年可为村财增收3万多元。
当前,延平区委正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推动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好风景”守护年、“好经济”比拼年、“好生活”创造年活动,开展项目谋划大比拼、项目落地大比拼、要素保障大比拼,进一步做大项目盘子,规范项目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延平区大横镇打“活性炭”招牌招商引资,促成了全市第一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项目落户当地,不仅成功盘活了闲置土地等资产资源,还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地无钱和企业有钱无地、有人无活的现实问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去年9月我们从宁德来延平考察,10月项目落地,11月新公司就注册成功。原企业本身就有很不错的生产基础,手续相对齐全,有排污蓄水站,并通过了国家环评。在办理相关证照和手续时,区、镇、村三级为我们提供了全程保姆式服务,保障了项目顺利落地。这样的贴心服务和快捷速度,我们很满意。”吴榅忠深有感触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夯实产业根基,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去年以来,延平区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工作部署,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政策导向,贯彻落实区委“12335”行动和“10+6”重点工作部署,围绕绿色产业、工业企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谋划项目,聚焦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方位推动延平“二次创业”,奋力打造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
大横镇镇长周达强介绍,就南平而言,发展活性炭生产有先天优势,市内现有的几家活性炭生产企业品牌知名度高,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整,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此次镇里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证了土地不破坏,村财不断收。活性炭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是南平的特色产业,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项目业主计划将原双盛活性炭厂改造成企业深加工基地,推进活性炭产业向高端发展,同时整合国内外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总部经济,可为当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并带来相关税收,助推乡村振兴。
据悉,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计划分2期进行。目前已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厂房改造与设备购置以及生产线的搭建,预计今年4月便可完成一期工程并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以上,年纳税5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进展顺利的话,第二条生产线下半年也可投产。
“我们在非洲一些国家和印尼等地都建有大型原材料基地,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合作,研发高端活性炭产品加工技术,加工后的高端活性炭的利润将远远超过基础活性炭。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很有信心。”吴榅忠说。